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校工程认证试点专业,具有辽宁省一流课程5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1)需求导向,构建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1115”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新兴产业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五实”教育为主线,实施“教、学、训、赛、创”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个目标:培养适应新兴产业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个核心: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CDIO课程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工程任务为驱动,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条主线:以“五实”教育为主线。将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每一环节都落到“实”处,即“带着真实问题学,对着真实技术练,按着真实岗位训,拿着真实项目做,照着真实情境育”,实现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5位一体:构建“教、学、训、赛、创”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接真实岗位任务,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力;引入真实训练项目,增强实训能力;组织学科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大科技活动,提升双创素质。教、学、训、赛、创相互促进、互相融合,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本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顺应企业发展规律,是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并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进培养计划、进课堂,有理论、有实践、有指导、有学分的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平台课课程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赛事,对学生创新素质提高的有积极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检验教与学中的不足,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近3年来,本专业学生参与双创共55组,参加学科竞赛参赛学生共1026人次。
(3)校企协同,创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积极改变以课堂、学校、学科为中心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知识学习、工作实践等功能的有机统一。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教,做中学"。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共同训练学生以及共同评价的育人模式。
每年本学生都会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实训,每年接纳我校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共计300多人次。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及全方位的产品结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维修服务等应用教学。在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技能训练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专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专业技术水平,有效地缩短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在职称结构、学术水平、年龄层次等方面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近30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占比超60%,有行业背景教师占90%。专业建设多个现代化实验室及虚拟仿真平台并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从事机械制图、零件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加工编程、机电设备调试等设计、制造与应用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给予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