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a Collegiate Computing Contest,简称 C4)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创办于2016年。“网络技术挑战赛”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系列竞赛之一。
01竞赛名称
2024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校内选拔赛。
02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承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联系人:肖老师 13149855940
03竞赛目的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简称“C4-网络技术挑战赛”,以“适应新变、激励创新、甄选英才、助力产业”为办赛宗旨,目的在于适应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服务于网络强国建设,促进学生在网络技术研究与发明、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相关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促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交叉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范畴的产教融合、产学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科创成果的产业转化与创业孵化,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科创融汇、以赛促产教融合。
04参赛对象
在校本科生,以不少于 2 名、不多于6 名学生组成的团队为参赛单位,团队所有成员在报名时按对参赛作品的贡献度自行排序;一位学生不能同时担任某赛项两个参赛团队的队长。鼓励跨专业、跨学科组建团队,每支团队可有 1 至 2 名指导教师,允许有一名指导教师来自企业。
05竞赛内容与形式
竞赛分为创意(A)、攻关(B)两大系列。
创意(A)系列包含三个赛项,除不限领域与主题的普通 A 赛项外,“A-ST”赛项专为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单独设置(详参见附件 1“A-ST 赛项指南”),“A-ICV”赛项专为车联网与交通智能网联单独设置(详见附件 2“A- ICV 赛项指南”);创意(A)系列参赛作品的主题、实现技术或平台均由参赛团队自行确定。攻关(B)系列包括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参与规划的两个赛项,分别为未来网络的“可编程网络应用创新”(详见附件 3“B-EP1 赛项指南”)、用友的“工业互联网数智应用创新”(详见附件 4“BEP2 赛项指南”)。攻关(B)系列参赛团队自主选择参赛项目,并根据对应的参赛项目指南进行作品的选题与实现。
(一)参赛作品要求
1.按不同系列进行选题:1)A 系列的作品选题须至少关联以下网络技术分支之一:软件定义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IPv6 网络、云中开放网络软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算力网络、网络安全、网络智能、网络数据分析,可以是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创造,或网络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管理,或将网络与 IT 技术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关注的应用热点或难点问题,鼓励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选题;有关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的选题建议申报“A-ST”专项,参见附件 1 的“A-ST 赛项指南”;有关智能交通网联或广义车联网的选题建议申报“A-ICV”专项,参见附件 2 的“A-ICV 赛项指南”。2)B 系列的作品选题由组委会提供专门的赛项指南,参见附件 3“B-EP1 赛项指南”和附件 4“B-EP2 赛项指南”。各参赛院校与队伍参照对应的赛项要求自主确定具体作品选题。
2.参赛作品为可用的网络系统、实物或软件,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文档,并在作品选题或应用领域、设计思想或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开拓或创新。
06竞赛评审及奖项设置
竞赛所有系列的评审均由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
竞赛按参赛规模的10%、30%、40%比例确定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电子证书。
07报名方式及作品提交时间
(一)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时间为即日起至2024年4月10日18:00。
要求:将报名表(附件5)发送到邮箱:834394904@qq.com
(二)作品提交时间
报名提交后,于4月13日前提交相关作品。
附件1:A-ST 赛项指南.pdf
附件2:A-ICV 赛项指南.pdf
附件3:B-EP1 赛项指南.pdf
附件4:B-EP2 赛项指南.pdf
附件5:报名表.pdf